法国《回声报》文章,能源领域的三大变化构成了新世纪的重要特点,表明现行主导经济模式受到质疑。 200年来,世界能源关系都是围绕北南轴心运转,更确切地说,自1973年以来是围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石油输出国组织轴心运转。这种关系长期以来对北方很有利,后来多少恢复了一点平衡。如今,动力线越来越以东西轴心定位。在这一轴心的作用下,以沙特阿拉伯为中心的石油生产国的纪律松懈了,天然气正成为俄罗斯重返世界舞台的工具。同时,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,工业化国家的团结也受到削弱。 我们在摆脱一种(石油、天然气、铀)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二元关系,进入一种更为错综复杂的体系。在这一体系中,角色增多(生产国增多,消费国也增多,而有些转型国家的弱点则令它们的作用更显重要),游戏在全球化(消费者之间出现竞争,新兴国家攫取边缘生产国的能源,造成或加剧非洲、拉丁美洲或中亚地区的不平衡)。不稳定因素增加;这些因素既是全球性的(石油价格就是具体体现),也是地区性的,而且还是国家性的。能源赌注从来不是国际紧张关系中的唯一因素,但如今却成为几乎不可缺少的因素。 头两次工业革命曾建立在廉价能源的过度消费的基础上,而现在能源却突然变成了一种紧缺资源、一种可增值收益、一种应节约或控制的资源(中国、印度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在与西方公司展开竞争),最后它还成了导致全球生态体系变化的首要的直接或间接原因。 在此背景下,出现一种强烈担忧不足为奇。它表明,我们的能源粗放型发展模式陷入了困境。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矿物资源储备的壁垒,这种发展模式将受挫。 怎样矫正方向?宏观解决办法乃众所周知;对能源和环境实行全球性管理,在电力生产和汽车动力方面实现技术革新,转向一种能源集约型经济。国际能源机构最近的年度报告强调,必须尽快在全球范围采取决定性行动。然而,困难则在于引导这一转变。更进一步说,这场革命要求世界各地的舆论都要摆脱过去的观念,即煤炭是极其丰富的能源,如今,煤炭造成的危害和污染大大超过核能。交通运输的蓬勃发展应该通过减少其国际生态影响来实现,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不应效仿西方国家的发展。这要求政治领导人们有极大的勇气,并要求消费者个人的行为有根本性转变,因为如果缺乏这种意识,市场机制将会大行其道。反映供求失衡的价格将会不断攀升,经济受到的惩罚将会愈加严重。 |